当地时间8月19日,The Athletic报道称,切尔西主帅马雷斯卡在科尔威尔受伤后提出补强中卫的需求,但实际情况是他已有多名可用人选,这反映了教练群体普遍依赖转会市场、频繁抱怨引援不足的现象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瓜迪奥拉、克洛普和埃梅里等教练通过改造现有球员同样取得成功,说明引援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。
以下是TA的观点
足球领域常出现一种矛盾现象:上周马雷斯卡关于科尔威尔膝伤的言论便是典型案例。
科尔威尔可能因前交叉韧带断裂缺席本赛季大部分比赛,考虑到他2024-25赛季已出场35次,这一伤病显然打乱了球队部署。
马雷斯卡的应对方案是建议伯利追加投资,通过引援填补空缺。
他向媒体表示:“俱乐部完全清楚我的需求。我认为我们需要一名中卫。我们正在内部寻找解决方案,但俱乐部已充分了解我的立场。”
然而,这一需求的合理性存疑——他麾下已有五名中卫,若计入可客串的哈托(职业生涯主要担任左后卫)和被排除在一线队之外的迪萨西,人数增至七人;若算上年轻球员安塞尔米诺,则达到八人。
他的核心诉求似乎是,现有中卫均无法完全胜任其战术要求。尽管他承认其他球员“可适应”,但明确表达了立场。
他解释道:“科尔威尔上赛季对我们战术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我们多次强调,通过正确组织进攻可创造机会,而科尔威尔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如今他受伤了。
“我们的进攻体系以科尔威尔为轴心。上赛季64场比赛均由科尔威尔与阿达拉比奥尤搭档中卫。如今科尔威尔缺席,唯一能胜任该位置的是阿达拉比奥尤。其他球员如韦斯利-福法纳或巴迪亚西勒也存在伤病隐患,因此我向俱乐部明确表达了引援需求。”
从基础层面分析,这位已签下20名一线队球员、总支出约4.83亿英镑(6.53亿美元,德转数据)的切尔西主帅,仍坚持要求引援,这一行为本身颇具讽刺意味。
但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更广泛的行业趋势。统计显示,多位英超主帅公开呼吁俱乐部加大引援力度,其中部分诉求确有其合理性。例如,富勒姆仅引进一名替补门将;诺丁汉森林虽签下雷恩前锋卡利穆恩多,但阵容深度仍不足以应对欧战。
然而,部分球队的引援诉求难以令人信服。例如,阿莫林的战术体系高度固化,迫使曼联重组攻击线以满足其需求,包括一月份斥资2500万英镑引进边卫多古。
如今曼联又在寻找新中场,而科比-梅努在周日对阵阿森纳的比赛中却未获出场机会。
针对这一现象,一种简化的回应是:“是否考虑更换教练?”
尽管这一观点看似旁观者清,但确实反映了部分主帅与球迷思维趋同的现象——将转会市场视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手段,而非通过现有球员调整战术。这种观念尤为反常,因为诸多案例表明,其他教练可通过即兴调整、角色转换等方式优化阵容。
例如,利物浦上赛季夺得英超冠军的关键之一,便是通过现有球员重塑战术体系,而非依赖引援:赫拉芬贝赫、加克波、路易斯-迪亚斯等球员均未通过转会引入。瓜迪奥拉则以灵活调整球员位置著称,如将边后卫调至中场、中卫改打边后卫等;阿莫林在葡萄牙体育时期也采用类似策略。
另一个案例是阿斯顿维拉周末对阵纽卡斯尔的首发阵容:七名球员为埃梅里2022年接手时的原有成员,若达米安-马丁内斯未停赛,这一数字将增至八人。
这一现象说明两点:其一,埃梅里对杰拉德时代的阵容进行了显著改造,提升了球员个体能力并形成整体战术;其二,这一成绩并不完全归功于俱乐部引援政策。
自埃梅里上任以来,维拉已签下22名一线队球员,但首发阵容中仅有四名新援。这表明,引援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答案。
这一现象也暴露了教练战术僵化的问题。若马雷斯卡能更灵活调整战术,或许无需再引入具备科尔威尔特质的球员;若阿莫林愿意尝试其他阵型,或许可通过现有球员解决问题。
若战术体系或打法因个别球员的缺席而崩溃,问题或许出在体系本身,甚至与教练的执教能力相关,而非单纯归咎于球员或引援。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这一现象反映了足球产业的现状。转会市场的过度膨胀不应被鼓励,这不仅关乎足球本身,也涉及球迷利益。许多俱乐部以“保持竞争力”为由提高票价,实质上是在向球迷施压:“若需额外引援,票价需再涨20%。”
实际上,票价与转会费之间并无直接关联,但只要俱乐部试图建立这种联系,而教练又将转会市场视为万能钥匙,球迷便不得不为教练的战术僵化买单。
教练群体也存在自我保护的心理:培养现有球员的难度远高于直接引进成熟球员。在教练职位稳定性较低的环境下,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已验证实力的球员,而非投入时间培养符合需求的球员。同时,若球队表现不佳,以“引援不力”作为借口也更为便利:“我还能用现有阵容做什么?”
这并非否定转会市场的价值,也非反对合理引援。关键在于,转会市场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,教练或许应优先尝试其他解决方案,再考虑启动引援程序。